楊新元
  據媒體報道,家住哈爾濱綏化77歲的薑淑梅老奶奶,60歲才擺脫文盲,學習認字。75歲開始寫書,前些時,薑奶奶的《亂時候,窮時候》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。詩人、作家王小妮在序言里說:“講故事的人出現了。”
  繆塞爾·約翰遜說:“對知識的渴求是人類的自然意向,任何頭腦健全的人都會為獲取知識而不惜一切。”而羅素告訴我們:“知識是使人類快樂的主要因素之一。”薑淑梅,在一般人的印象里,到這個年齡的老人,應該在家裡含飴弄孫,安享晚年了。可是,這個老奶奶卻做了常人不易做到的事情。網友耳東說:“薑奶奶的事跡讓我想到了巴裡穆爾的一句話,只要一個人還有所追求,她就沒有老。直到後悔取代了夢想,一個人才算真正老。”
  我想起了塞繆爾·烏爾曼的散文《年輕》。在文中,烏爾曼說:“年輕,並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時光,也並非粉頰紅唇和體魄的矯健。它是心靈中的一種狀態,是頭腦中的一種意念,是理性思維中的創造潛力,是情感活動中的一種勃勃的朝氣,是人生春色深處的一縷東風。年輕,意味著甘願放棄溫馨浪漫的愛情闖盪生活,意味著超越羞澀、怯懦和欲望的膽識與氣質,而60歲的男人可能比20歲的小伙子更多地擁有這種膽識與氣質……在你我的心靈深處,同樣有一個無線電臺,只要它不停地從人群中,從無限的時間中接受美好、希望、歡欣、勇氣和力量的資訊,你我就永遠年輕。一旦這無線電臺坍塌,你的心便會被 玩世不恭和悲觀失望的寒冷酷雪所覆蓋,你便衰老了——即使你只有20歲。但如果這無線電臺始終矗立在你心中,捕捉著每個樂觀向上的電波,你便有希望過年輕的90歲。”當年,《年輕》在美國發表時,引起了轟動。據說,麥克阿瑟將軍在指揮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,他的辦公桌上始終擺著裝有《年輕》複印件的鏡框,文中的許多詞句都被他在談話或開會作報告時引用;此文後來傳到日本,許多人都把此文裝在隨身帶的皮夾子里,有空就拿出來讀一遍。松下幸之說:“多年來,《年輕》始終是我的座右銘。”
  歌手周傑倫在《稻香》里唱道:“不要這麼容易就想放棄,就像我說的,追不到的夢,換個夢不就得了。為自己的人生鮮艷上色,先把愛塗上喜歡的顏色。”愛寫作的薑奶奶,臉上雖然留下了歲月的痕跡,但是,她們的心靈深處,還有一個無線電臺,從無限的時間中接受美好、希望、歡欣和力量。所以,她依然年輕。
  狄更生說:“希望是棲息於靈魂里的一種會飛翔的東西。”偉大的中國夢正待由無數個追夢不止,努力為人生上色的中國人來完成!  (原標題:為人生上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g32igtfv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